为继续发扬抗疫精神,坚持“停学不停研”原则,丰富师生学术生活、提供战疫精神动力,学院依托“周惠久论坛”平台,邀请院士、国家级人才及材料行业著名领军人才等,齐聚一堂、开放共享,为大家打造高质量的系列学术盛宴,聆听前沿之声、发掘科技魅力,共同促进学术繁荣。继孙军院士开启周惠久论坛新年第一讲之后,吕坚院士及李应红院士相继做客周惠久论坛。
2022年1月7日,应yh86银河国际院长单智伟教授邀请,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做客周惠久论坛线上讲座,他以“航空发动机材料制造方面的几点小工作和几个大需求”为题为大家揭开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神秘面纱。报告受到广泛关注,来自西安交大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等1770余名师生在线参加学术报告会。本次讲座由单智伟院长主持。
单智伟院长对李应红院士做客周惠久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全体参会者隆重介绍了李应红院士的履历。李应红院士介绍了材料-制造在航空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背景,发动机服役状态下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办法,航空发动机对材料和材料制造的主要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李应红院士讲到,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解决飞机“心脏病”问题,已成为国家意志,“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设计是主导、材料是基础、制造是保障、实验是关键”。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卡脖子问题。
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部件疲劳断裂问题,李应红院士团队通过激光冲击复合强化处理,对金属部件表面进行纳米化,使得高温部件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升至800℃,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加工的部件疲劳强度比国外提高10%。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打破美国技术封锁,改变了激光冲击强度的国际产业格局,跻身国际前沿。相关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针对极端工况面临的砂尘冲蚀、碰摩燃烧等问题,李应红院士团队通过多层涂层逐层剥落优化设计等手段,在材料表面制备相应涂层,以满足极端工况下的服役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多型号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上应用。针对增材制造加工一致性不好、成品率不高、组织结构调控难等问题,李应红院士团队尝试通过智能监控与质量控制、电子束增材制造、单晶叶片增材制造等方式对智能增材制造工艺进行了探索。
最后,李应红院士以习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引用雨果的一句话“‘已产生的创造与即将产生的创造相比,微不足道。’未来有很多需要创造的东西” 来结束本次分享,勉励广大学者及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报告的提问环节,线上师生踊跃提问、讨论热烈。针对青年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李应红院士都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最后,孙军院士总结本次报告会,他指出疫情期间组织周惠久论坛邀请业界著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意义重大,同时感谢李院士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李院士的报告不仅仅是对国家空天领域航空发动机的精彩介绍,同时也是对我们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研究方向的一个鼓励,李院士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方面是我们目前重点研究方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合作,解决国家需求,做出交大材料人的贡献。”本次线上学术报告在参会人满屏的点赞中完美结束。
本次系列学术论坛,每天开讲一期、持续到疫情结束,大咖云集,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学术报告,为战胜疫情夯实知识储备、筑牢精神之基,让我们共同期待接下来的讲座活动,享受观点交锋和智慧碰撞。后续讲座通知如下,敬请关注!